Sadless is a good man, but you can not see it through.

2007年4月26日 星期四

我期待

詞:張雨生 曲:張雨生

我期待 有一天我會回來
回到我最初的愛 回到童貞的神采

我期待 有一天我會明白
明白人世的至愛 明白原始的情懷

我情願 分合的無奈 能換來春夜的天籟
我情願 現在與未來 能充滿秋涼的爽快

say goodbye say goodbye
前後後迂迴回地試探
say goodbye say goodbye
首闊留一絲遺

張雨生&陶晶瑩演唱:



張雨生演唱:



半假音完成!!

經過初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對於半假音的掌握只掌握了部份的概念,可是卻一直找不出問題在哪。

初賽的時候,很明顯,聲音非常的飄非常的抖,我不知道為什麼,可是就是很飄。別人問我,我都跟他們解釋是"緊張"造成的,可是我很清楚的知道我並沒有緊張的感覺,畢竟大學的時候已經有很多音樂會的經驗,就算是緊張,也不至於讓我失了分寸。所以這幾天都一直想要找出問題點在哪,可是卻找不到。

我知道我用半假音的共鳴腔可以唱出那個音高,可是那個聲音並不在我的控制範圍內。那種感覺就好像你是發出了那個聲音沒錯,可是聲音長得怎樣你卻沒有辦法改變。高音一直都是啞啞的,而其他的音也一直飄飄的,我找不到我原來唱歌的感覺,我原來唱歌的感覺應該是很有力量的,可是為了唱半假音,我要將我全身放鬆,這一放鬆,似乎連唱歌力量也消失了。

今天,終於在練唱室(洗澡間)找到了問題在哪裡。原來全身放鬆的時候,身體還是有要用力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肚臍下面的肚子(丹田)。肚臍下面的肚子用力往內縮,吸氣吐氣都得用力往內縮,屁股要縮肛(這個部份還不確定),這樣就可以唱上去。吸氣的時候,肚臍上面的肚子會鼓出來,可是肚臍下面的肚子還是要往內用力,像是頂住的感覺。這樣子可以唱到多高呢?我沒有概念,不過我有試著唱張雨生的"我期待"似乎是輕而易舉,我想,我的半假音完成了。明天起床再來試試看,看是不是真的有效。 Orz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唱離人這首歌時要注意的地方

1. 前面的主歌不要加太強的重音,應該要唱成敘事曲。低音轉高音的那個音加點抖音。

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 懸在絨絨的天上
你的心事三三兩兩懶懶 停在我悠悠心上

2. 副歌的高音不要過度用力否則太暴力不好聽。

3. 每個字都要切準拍,最後一個字不要拖拍。

4. 每句最後一個字要拉足拍。

5. 不要搶拍。

6. 共鳴的位置在鼻子後面一點點,發音的聚集位置要想在腦後。

7. 咬字嘴巴要盡量張大,下顎要大大打開。

8. 比較短拍子的音也要唱足拍。

9. 句子中的字不要拖拍拖太多。

10. 肚臍以下的肚子在唱高音之前要用力往內縮,在唱高音的時候,要同時往下往外頂。

11. 唱高音的時後屁股夾緊似乎有幫助。

12. 唱ㄞ與ㄧ結尾的音,舌頭稍微往後彎,用"兒"的樣子唱,高音會比較銳利。

13. 唱高音的時候,把下巴推出去似乎有幫助高音的穩定。

14. 唱高音的時候,雖然唱高,可是要想著把聲音唱下去,像是要唱到肚子那邊,聲音也會比較穩定。

15. 抖音的時候,喉嚨,口腔,肚子都要抖,這樣比較自然。

16. 唱的時候可如果要抒情,可以想著唱得甜一點,不要用太多喉音。

17. 唱假音可以把共鳴點想在上排牙齒的地方,似乎會比較柔。


半假音~要注意的地方

最近練習的時候,半假音控制的並不好,通常都要在浴室裡面才比較容易成功。我在猜想,是水蒸氣的關係。因為水蒸氣可以讓喉嚨打開變熱,而且可以滋潤喉嚨。

1. 在發音的時候,要想著要發出甜甜的聲音。
2. 半假音要用鼻音唱,也就是用鼻腔共鳴,所以呼吸不能用鼻子,鼻子不能出氣。
3. 高音身體要完全放鬆,可是脖子要用力;肚子要吸氣後,要先往內縮用力,再頂住。
4. 可以唱"你"這個音,唱到鼻子最外面有點癢癢的,上牙齒也感覺到強烈的震動。調整後上下牙齒會有稍微的震動。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離人(林志炫唱) ~ 歌詞 (校慶歌唱比賽初賽自選曲)

林志炫

離人

作詞:厲曼婷 作曲:何家文 編曲:林庭逸 韓賢光

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 懸在絨絨的天上
你的心事三三倆倆藍藍 停在我幽幽心上
你說情到深處人怎能不孤獨 愛到濃時就牽腸掛肚
我的行李孤孤單單散散惹惆悵
離人放逐到邊界 彷彿走入第五個季節
晝夜亂了和諧 潮氾任性漲退 字典裡沒春天
離人揮霍著眼淚 迴避還在眼前的離別
你不敢想明天 我不肯說再見
有人說 一次告別天上就會有顆星又熄滅





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Sonja 的考題 ~ 全三聲構句法

這個考題很簡單,就是全部都用三聲的字來構成一個句子,最少要15個字,字不可以重覆。

我目前的最佳解:

李省長很謹守禮法,所以也只得等蔣總統允許馬主委往返埔里紙廠指導孔女表演巧手冷染,且請曉穎表姊偶爾買點禮品水果、可口喜餅給呂老褓母與簡嫵旖小姐。


67字!!
===================================================

李省長很謹守禮法,所以也只得等蔣總統允許馬主委往返埔里紙廠指導孔女表演巧手冷染,且請曉晴表姊偶爾買點禮品水果、可口喜餅給呂老褓母與簡嫵旖小姐。


67字!!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突然懂了半假音的唱法!!

什麼是半假音?

我大概一年前從網路上看到這個名詞。基本上只要打"唱歌、技巧、林志炫"在Google搜尋,就可以找到這個名詞,還會有很多人跟你解釋。問題是大家都講得天馬行空、天花亂墜,卻不著邊際...。到底什麼是半假音,體會了一年,在想要參加學校的歌唱比賽的前夕,突然懂了,就在今天,懂了...。

開始喜歡唱歌,大概是在高中的時候吧。喜歡林志炫的聲音表現,也喜歡唱他的歌。看過電視,知道他們都說他是唱假音,問題是,學著唱的假音總是一個字~"很假"。很假是什麼意思?其實應該說很尖。因為共鳴腔直接從腹部轉到了鼻腔共鳴,中間的感覺,就好像聽著中音Sax突然變成嗩吶的高音,又像是唱流行歌的喉嚨突然變成唱國劇的喉嚨,一整個就是不悅耳的尖銳。聽人家說,林志炫的真音轉假音轉得很好,技巧很好;想著自己,我會真音也會假音,怎麼就不知道那個"轉音"的方法?沮喪,真的令人沮喪,最後的感覺就是,林志炫天生的嗓子好...,這大概是唯一的解釋。

我這人很怪,對於做不到的事情不太會強迫自己一定要當下就做出來;但雖然做不出來,我還是不會放棄,常常想東想西的,試圖去解決那個做不到的問題,找出自己做不到的原點在哪裡。這算是我的人生觀吧,總覺得自己的參數似乎跟別人不同,用別人的方法,我總是做不出相同程度的表現。所以囉,我總得多花點時間,了解了解自己的參數設定,針對自己,再去找到克服的方法。

我喜歡的事情,就會一直做。唱歌是我喜歡的事情之一,從一開始在重考班時期,唱得荒腔走板,到現在的鬼吼鬼叫,一直都還是沒辦法跨越那道牆,高音。我在騎車時,一定會唱歌;在洗澡時,一定會唱歌;就算是坐在機車後座,我也一定會唱歌,這個小宇跟子文一定都很瞭(強迫收聽戶)。

一年前,看到這個半假音的名詞,非常的半信半疑,完全不懂那是個啥東西。看過人家的討論,試驗了一個禮拜,好像有那個感覺,又好像不是,曾經出現過"一次",之後再也沒出現過了。之後腦袋就多了個疑問,啥是半假音?半假音怎麼弄?我怎麼只有真音跟假音?我的半假音跑哪裡去了?

報名歌唱比賽,想當然爾的得練習練習。昨天找了離人出來聽聽,跟著唱,老樣子,真音到最高的地方,離人揮霍著眼"淚",總是在半上半破狀態。用力點,就直接破掉,破掉之後,每唱必破,之後就只能每每用假音帶過。問題是,我的假音很假(自己都覺得假),那還用玩嗎?我自己打的分數都不及格了,還去跟人家比賽哩,Orz。想著想著,又上了Google查了一下,老樣子,"高音、技巧"查下去,很快的又見到了熟悉的老朋友"半假音"。一樣是一堆人在吹噓,一樣是一堆人在教學,還是體會不來...。

意外的看到一篇討論區,在討論神隱少女的配樂,有人說裡面的有幾首聽起來是女生唱的歌,其實都是一個日本男聲樂家唱的。還說,在日本節目"男女糾察隊"裡的青木想要出唱片,找了這個男聲樂家來教唱,一週後青木多了一個八度的音程,而這位老師說,這就是全身放鬆不用力的聲音...。看完之後去洗澡,大概是剛剛吼太用力了,喉嚨一整個的緊,不用力反而更低,就放棄了,還是用假音帶過帶過就好。我好像很容易放棄...。

今天回來宿舍,打算一個人去跑步,想說先來唱個兩遍,打開了電腦,音樂就給他放下去了...,"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懸在...",高音要來了,我想起昨天看到的教誨,全身放鬆,跟著唱了下去。咦!!我唱上去了耶!!聲音跟我平常的聲音不一樣,啞啞的,我發現我潛意識想要把聲音用力,壓成跟林志炫一樣乾淨的聲音,但是我刻意叫自己放鬆,接受這個聲音,就這樣子唱完了。我嘗試著又用同樣的方法唱了一遍,一樣啞啞的聲音,但是唱上去了,而且還非常的有餘裕,可以唱更高,只是聲音啞啞的。

我清唱了一遍,發現這個聲音很有趣,是完全沒用到喉嚨的聲音,但是不是我平常唱的假音的發音共鳴位置。比起假音稍微低一點,但是還是在鼻腔,可是沒到鼻子。那種感覺,很像是從嘴巴順著上顎往頭上去。我突然有了個想法,會不會是因為我為了學林志炫的唱腔,所以強迫自己用不需要的力量,去把聲音修成類似林志炫的聲音,所以這個共鳴點我就一直都從來沒有找到過。而今天恰巧發現了自己真實的聲音,強迫自己不要用力的結果,接受了自己啞啞的聲音,反而音域變得更高。

我帶著興奮的心情,去交大操場跑步。深怕自己忘記那個共鳴點的感覺,沿路邊走邊唱,邊唱邊覺得神奇。用這個共鳴點,我的高音似乎往上多了五個音,這讓我感覺非常的訝異,原來可以輕鬆的唱這麼高,喉嚨完全沒有用力的感覺。我在跑道邊,一邊熱身,一邊輕輕的唱著高音的部份,這在原來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如果高音用真音唱,一定得用吼的,根本不可能唱小聲。我反覆地唱,感受著呼吸和共鳴點的位置,我發現高音的呼吸,似乎就好像打勾的動作一樣,要先往舌根吸一點,在直接沿著上顎吸到眼睛後面,腦袋中間的位置。整個發音完全是用鼻腔,鼻子的那個閥門會完全的關起來,感覺就好像在用鼻音唱歌,可是卻聽不太出來像鼻音講話的聲音。

跑了8圈,又邊唱邊走回了宿舍。大概是跑完步之後,身體有熱開的關係,用同樣的方法唱,但是那個啞啞的聲音不見了,出來的聲音是一個還算乾淨的聲音。這種感覺,我以前在輔大打完籃球都會有,只是那個時候我不知道這個共鳴點,所以只知道運動完喉嚨會比較開,沒想到在這個共鳴點的唱法,身體運動後一樣會讓聲音變乾淨。這樣其實就知道了,那個啞啞的聲音,其實就是我聲音還沒開、身體還沒熱的聲音。不應該用力去壓那個聲音把他變得銳利乾淨,而應該要讓身體變熱,聲音自然就開了。

我很怕明天起床後,就忘記了這個共鳴點的用法,所以很著急的把他寫進了blog。我是一個很容易忘記事情的人,希望我明天還是記得這個感覺。我不知道這個共鳴點的唱法是不是半假音,不過我在練習的時候發現,感覺出來的聲音有點像是一半的真音加上一半的假音,有種混合的感覺,所以我猜這應該是傳說中的半假音沒錯。應該是有點合音的效果,所以有真音的一半厚度,再加上假音的一半銳利度。

我現在試著講話也用同樣的共鳴腔,感覺有點像林志玲的娃娃音,所以說不定林志玲如果去練唱歌,也可以唱很高。喔,對了,林志炫和林志玲只差一個字,那...我是不是要叫個林志X什麼的? ... 離題了...

Orz ... Sadless


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Panos 以為 ~ 選定焦鏡或是變焦鏡,選原廠或是副廠...

話不多說,這是我的配備...
Nikon D50
NIKKOR 85mm F1.4 AF SIGMA
30mm F1.4 AF SIGMA
10-20mm F4-5.6 AF

這篇是要寫給Armand看的,想說寫起來,以後也會記得,哈哈。

Armand 問我,她老妹想買DSLR,機身要買Canon 400D,想學我買定焦鏡。
關於買原廠或是副廠的定焦鏡,我有什麼建議?

我的建議是,一看需求,二看預算,三看個性。

買之前請先考慮下列的問題:

需求問題:
1. 為什麼想要買DSLR,動機是什麼?
2. 買了DSLR想要照什麼? 喜歡照什麼?為什麼DC不能滿足你?
3. 覺得DSLR是什麼,可以改變什麼,跟DC的差別是什麼?

預算問題:
4. 你總共要花多少錢在上面?

個性問題:
5. 對於照片的品質要求到哪裡?
6. 對於方便和畫質的要求,方便重要還是畫質重要?
7. 對於裝備重量的要求,一公斤、兩公斤、三公斤、四公斤?
8. 覺得"原廠"就是比"副廠"好,所以買"副廠"一定沒有辦法照出比"原廠"好的照片?

問題1:
為什麼想要買DSLR,動機是什麼?

如果是從來沒買過的初心者,那麼有可能是這幾個動機:
a. 我覺得DSLR照出來著照片比較好看,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比較好看。
b. 我覺得DSLR可以照出畫質好很多的照片。
c. 我看朋友都有DSLR,他們的相簿都很好看。

以上三個問題,都視同為同一個問題:我覺得別人的DSLR照得比我的DC好看。

如果是上述這幾個,那麼你可能沒有太多相機的知識,不過無所謂,因為我ㄧ開始也沒有。

若不是,那麼也許是下面這幾個動機,也就是問題2:
買了DSLR想要照什麼? 喜歡照什麼?為什麼DC不能滿足你?

d. 我想要照寬廣細緻的"風景",有光芒的"夜景",水流如絲絹般的"溪曝",下雨拍出的"雨絲效果"。

e. 我想要照背景糊糊的"淺景深人像",按照大小又分~"大頭"、"胸部以上"、"半身"、"全身"。

f. 我想要照婚禮、街景,可以開閃光燈,又稱~"人文紀錄"。

g. 我想要照小花小草小蟲,又稱~"微距攝影"。

h. 我想要照我房間裡小Baby,跟同學吃飯時記錄,可是不能開閃光燈,又稱~"低光源人像"。

i. 我想要照像婚紗、廣告裡一樣的照片,背景很有氣勢的"廣角人像"。

j. 我想要照像衣服雜誌裡面的照片一樣,照片白白濛濛的,最好還有光斑在人身上。我稱之為"逆光人像"。
(ps: 目前我只遇到子文有這個需求)

k. 我想要偷拍,拍鳥,拍人,拍XXX,又稱"望遠攝影"。

也許你有以上一個或多個需求,也許你的需求不在上面,不過那無所謂。
這邊要說的是,需求=鏡頭,你要拍什麼東西,就得買什麼鏡頭。


鏡頭千千萬萬種,不過很好分。
按焦段分,就是XX mm 或是 XX~YY mm 那個,就可以分三種,分別是廣角、標準、望遠鏡頭。

標準鏡頭只有一顆,就是50mm。
焦段大於50mm 就叫做廣角鏡頭,越小視角越廣,照得東西越多,但各種變形也越多越大。
焦段小於50mm 就叫做望遠鏡頭,越大視角越小,照得東西越遠,但越容易晃動,越不容易用手持拍攝。

為什麼要叫50mm 為標準鏡頭呢?

因為在底片(又叫銀鹽)的時代,裝在"135"(全片幅,講的是底片大小)的機身上時,50mm 他的視角跟人類的視角差不多大(約47.5度上下)。所以你從觀景窗(Finder)看出去,跟你直接用眼睛看到的背景寬度是一樣大的,所以我們就稱之為"標準鏡頭"。

在底片機的時代,底片大小有很多種。"135"這個底片系統是最多人在用的,有一種叫做"APS"系統,他的底片比"135"的底片小,但是可以使用相同的鏡頭。兩種照出來的相片的差別是什麼呢?因為APS的底片小,所以他照出來的照片,就好像是把135的相片外面裁掉約1/3的框。 135和APS底片(長度或是寬度)比例為2:3,也就是1:1.5。

所以當你用50mm 的鏡頭在APS的系統上拍攝時,你會發現50mm 的背景變小了,不再和眼睛看到的一樣多了,原因很簡單,因為APS的底片比較小,所以旁邊都被吃掉了。那我如果要定義APS的標準鏡頭的話,那是那個焦段呢?很簡單,誰乘上1.5 = 50mm 呢?答案是33mm。所以上下附近的焦段,都可以稱為是APS的標準鏡頭,如:30mm, 28mm, 35mm 等。

數位單眼(DSLR)機身裡面用來代替底片的東西(CMOS or CCD)其大小是用APS系統,Nikon 用的大小跟135比是"1:1.5",而Canon用大小跟135比是"1:1.6"。當然還有其他的大小比例,不過道理都一樣。Canon 的頂級的機身,用的底片系統是135的,所以是"1:1"。因此,又被稱為"全片幅"系統。好壞見仁見智。

135的底片比APS大,同理,135的鏡頭也就比APS大。135的鏡頭由於比較大,所以可以用在APS系統。但APS的鏡頭比較小,如果用在135的系統上,照出來的照片就會外面一圈都是黑色的。專業的說就是"成像圈"比較小,其實就是鏡頭小。

APS的鏡頭到了數位單眼時代,有時會用DX(數位專用鏡頭),或是其他的來代表,不過都是同樣的意思。


稍微講了些系統和鏡頭焦段的概念。接下來來講一下光圈、快門和曝光量。

光圈其實就是水管大小,也就是"進光面積",光圈很大 = 水管很大,光圈開越大,光進來越多,因為進光面積越大。

而快門是一個光的閥門,打開光就進來,關起來光就擋住。快門開的時間長度,就是光進來的時間長度,叫做"快門速度"。

光圈大小(進光面積) X 快門速度(進光時間) = 曝光量 (進光總量,進光面積X進光時間)

(PS: Aperture Size X Shutter Speed = EV, Explosion Value)

不論是DC或是DSLR都可以控制EV(曝光量)。那麼 EV 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很簡單:EV= +1 ,整張照片的亮度就變成 EV = 0 的兩倍。EV = +2,照片亮度變 EV=0 的四倍。EV = -1、-2 同理。 由上面的關係式其實可以知道,控制了EV,就是控制了結果,也就是亮度。EV=0 為基準點,+越多則亮越多倍,-越多則暗越多倍,所以那個數字EV=x,其實就是 2x 倍。

可是EV是由A(Aperture光圈) 和S(Shutter快門) 兩個所組合而成的,所以就同一個EV,理論上有無窮多個組合方式。簡單的來說 : A X S = EV,如果EV = 100
A X S = EV
1 X 100 = 100
2 X 50 = 100
2.5 X 40 = 100
4 X 25 = 100
5 X 20 = 100
.
.
.
由此可知,A跟S 可以是任意的組合。問題是,不同的組合有什麼不同呢?

接下來就要講講光圈(A)和快門(S)本身操作上的意義和關聯性。

我們先來講一下快門速度。基本上快門速度是以秒為單位,比如說:1/30秒、1/250秒、1/1000秒、1秒、2秒、30秒、...。小於1秒的,相機上面會以分母加上"表示,如 :30"、250"、1000"、...。大於等於1秒的,相機上面會以數字加上'表示,如:1'、2'、30'、...。

因為 EV= A X S 所以,快門速度快一倍,而光圈不變的話,進光量(EV)就少一半。也就是說,光圈不變的話, 1/30秒的快門 比 1/60秒的快門,其EV亮兩倍。不過快門開越久,照片越容易抖動,也就是所謂的"手震"越嚴重。所以快門開越久,手就得越穩才行,否則照出來的照片就會模糊。如果妳照的東西會動,比如說人、車、鳥、...,他們動也會變成模糊。手震的模糊和主體的模糊其實很好分辨,手震的模糊會整張照片都變成模糊,而主體的模糊只有主體模糊,背景是清楚的。

快門快慢基本上就是用上面的概念來選擇,如果你想要物體很清楚,有被"凍住"的感覺,那就選越快的快門越好;如果你想要背景清楚,但物體模糊,造成"運動"的感覺,那就選慢一點的快門。 快門越慢,會有手震的問題,所以通常會用腳架解決。而夜景或室內,通常快門速度都很慢,因為晚上或室內進光量很少,所以腳架就得出場。人的穩定度有限,因為在怎麼穩定,人都還是會有心跳,所以有人說,腳架是提高畫面素質的最好方法;很多的專業攝影師也建議,使用腳架是進入專業攝影的第一關。


光圈大小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有小數點?

其實光圈大小是指的是與開最大的面積在比較上的比例大小。

怎麼說呢?如果全開是1,那麼把光圈開一半,就是1/2;而把光圈再開一半,就是 1/4;同理再一半的話,就是1/8,依此類推。

所以光圈的大小(面積),用分母來表示,理論上應該是: 1/1、1/2、1/4、1/8、1/16、1/32、1/64、...。 1/1 是比較上最大的光圈大小。

我們如果用半徑的概念來看的話,因為面積開根號之後就是半徑的概念(圓面積 = 拍 X 半徑平方)

所以光圈(半徑平方)如果用分母開根號來表示,應該是:1/1、1/1.414...、1/2、1/2.828、1/4、1/5.656、...

去掉分子來表示,就變成:1、1.414、2、2.828、4、5.656、...

去掉小數點第二位以下,就變成:1、1.4、2、2.8、4、5.6、8、11.2、16、22.4、32、...

不過呢,8之後的都會連小數點都去掉, 也就是:1、1.4、2、2.8、4、5.6、8、11、16、22、32、...

前面再掛一個F(Focus 焦距)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

這就是我們平常看到鏡頭上寫的光圈大小,DC上面的鏡頭也會寫喔。

這裡要強調,數字越小,光圈越大,因為這是面積的倒數開根號!!

也就是說,實際上是 1/(12)、1/(1.42)、1/(22)、1/(2.82)、1/(42)、1/(5.62)、1/(82)、1/(112)、1/(162)、1/(222)、1/(322)、...

不過,中間還會有一些級,其實都是一樣的概念,比如說:F1.2、F3.6、...。 光圈通常會用級來算,F1.4 比 F2 多一級光圈,F2比F4多兩級,依此類推。 因為 EV = A X S,如果 S 不變,那麼光圈往上開一級,光量多兩倍,也就是EV多兩倍。 所以囉,光圈大一級,光量多兩倍。


問題是,光圈那麼大要幹麻?小光圈跟大光圈的差別是什麼?

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也就是景深越淺。而模糊的背景,又稱為散景。

景深,就是照片清楚前後範圍有多深。一個畫面中,最清楚銳利的只有一個平面(對焦平面、焦點),但是可以接受的清楚銳利平面會有一個範圍。淺景深的話,可能拍眼睛時,只有眼睛清楚,睫毛和臉上的毛細孔都是不清楚的;而長景深的話,可以讓整張畫面都清楚都不是問題(泛焦)。 通常,風景的照片會使用長景深,而人像照片會使用淺景深,不過這是技巧使用,沒有一定。

景深除了跟光圈有關之外,其實還與焦段有關,還與對焦平面與主體的距離有關。 簡單的來說,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焦段越望遠端,景深越淺;背景離對焦平面越遠,景深也越淺;而景深越淺,背景就會越模糊。

(PS: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的原因是因為:如果光圈越大,那麼離對焦平面[焦點]越遠的光線進入感光元件的角度和離對焦平面[焦點]近的光線其進入感光元件的角度其差異就越大,造成前後越模糊)

以上討論完焦段、光圈、快門、景深這四樣之後,就可以來聊聊鏡頭的價格了。

鏡頭的價錢基本上跟幾件事情有關,不過只是一般準則。

焦段離50mm (標準鏡)越遠越貴,因為越難做。

焦段越小,越廣角端 (越大於50mm),變形越多,為了要控制變形,鏡片都會做額外的處理以減少變形。
所以 6mm的 比 30mm的 貴,30mm 的 比 50mm的貴。

焦段越大,越望遠端 (越<50mm),鏡片越多,要處理的鏡片細節越多,越貴,越重。
所以 85mm 的 比 50mm 的貴,600mm 的比 85mm 貴。

光圈越大越貴,光圈越大,表示鏡片可用的範圍越多,鏡片越靠邊緣,越多東西要處理。
所以 F1.2 的比 F1.4 貴,F2.8比 F3.6 貴。

同理套在濾鏡也是一樣的,半徑越大(面積越大)的濾鏡也越貴。

同等級鏡頭,變焦比定焦貴,因為鏡片越多,要處理的東西越多。

變焦鏡頭還有分定光圈和變光圈,比如這兩支:
18-50mm F 2.8 和 18-50mm F4 ~5.6 那隻貴?差別在哪?

很簡單,變光圈比較便宜,所以後面那隻便宜。


為什麼要有變光圈呢?

前面有提到,越靠近鏡片邊緣,越難處理,也越多東西要處理;而光圈越大,就要越要處理鏡片邊緣。

所以如果不處理某些鏡片的邊緣,就可以降低鏡頭成本,所以變光圈的鏡頭比定光圈的鏡頭便宜。


除了這些可以"量化"的東西會造成價格上的不同之外,還有一些是"質化"的東西。

淺景深的模糊(散景)美不美?有沒有融化的感覺?二線式散景嚴不嚴重?

抗耀光(逆光造成)效果好不好? 逆光高反差時的紫光是否常出現?

變型控制如何?邊緣是否容易失光?

鏡頭照出來的色澤?透明?厚重? 鏡頭本身的塗裝? . . .

有這麼多的變數會影響一顆鏡頭的價值,而且"質化"的部份有很多都是看個人主觀認定的。

有的人討厭,但有的人卻喜歡。 所以選擇鏡頭之前,得先暸解你想要怎樣的鏡頭。

之前問到的第二個問題,其實就對應到了你所要選擇的焦段。 要買那個焦段的鏡頭?這其實只要解決問題2,就可以解答。

d. 我想要照寬廣細緻的"風景",有光芒的"夜景",水流如絲絹般的"溪曝",下雨拍出的"雨絲效果"。

啥都行,重點在"腳架",跟把光圈縮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越清楚;光圈縮小,也會使得快門速度相對變慢,造成"動作效果"。

不過,每個鏡頭都有其最佳畫質的工作光圈,可以去查。一般使用的鏡頭,其最佳光圈多落於F4、F5.6、F8 這三個地方,過小的光圈也會造成畫面品質下降。

風景:F8
星芒:F11 或更小
溪曝、雨絲:重點在快門速度,越慢,動作畫出的線越長。


e. 我想要照背景糊糊的"淺景深人像",按照大小又分~"大頭"、"胸部以上"、"半身"、"全身"。

越望遠端的鏡頭,或是光圈越大的鏡頭,都有較淺的景深。
不過,鏡頭公司會為了其散景的美感,而特別設計,通常這種鏡頭被稱之為人像鏡頭。
我是用 Nikkor 85mm F1.4。 Nikkor 是 Nikon 的鏡頭牌子。


f. 我想要照婚禮、街景,可以開閃光燈,又稱~"人文紀錄"。

啥都可以,因為可以開閃光燈,所以快門速度都足夠用來"凍結"當時的情景。
不過以我拍婚禮的經驗,變焦鏡頭比較適合拍婚禮、宴客,因為沒有時間換鏡頭,一換可能就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照片。

我目前只有使用過 Sigma 30mm F1.4 拍過婚禮,沒有使用閃光燈。

用大光圈來提高快門速度(因為大光圈進光量大,快門速度就會提高。EV = A X S),缺點是大光圈會造成景深太淺,所以合照的時候會對焦平面的人清楚,前後的人就模糊了。

所以囉,我也想買個閃光燈啦~~~


g. 我想要照小花小草小蟲,又稱~"微距攝影"。

請買微距鏡頭,也叫 micro 鏡頭。當然也有分焦段,還有分放大倍率,最大當然是1:1囉。
想要遠遠的拍,不吵到小蟲,那就得用比較望遠端的micro來拍攝。


h. 我想要照我房間裡小Baby,跟同學吃飯時記錄,可是不能開閃光燈(聽說閃燈太亮,會影響小baby的視網膜,有時也不想破壞餐廳用餐氣氛),又稱~"低光源人像"。

大光圈的廣角鏡頭,我強力推薦 Sigma 30mm F1.4。

因為低光源又不能開閃燈,所以只能用大光圈的鏡頭,為什麼不選望遠端的鏡頭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跟主體的距離比較近。

你總不想吃飯吃吃,還得先往後面跑個5步再來拍吧?人都走了...


i. 我想要照像婚紗、廣告裡一樣的照片,背景很有氣勢的"廣角人像"。 廣角鏡頭,通常會考慮變形,變形多變形少都有人用,看需要的效果而定。

我個人是使用 Sigma 10-20mm F4~5.6 這顆。


j. 我想要照像衣服雜誌裡面的照片一樣,照片白白濛濛的,最好還有光斑在人身上。我稱之為"逆光人像"。 (ps: 目前我只遇到子文有這個需求)

啥都行,最好選擇老鏡頭,抗耀光很弱,通常很便宜。


k. 我想要偷拍,拍鳥,拍人,拍XXX,又稱"望遠攝影"。

望遠端鏡頭,以不驚動主體為原則,拍鳥可能要 400mm ~ 600mm才夠,通常得搭配腳架使用。


終於到了關鍵問題:定焦鏡和變焦鏡要怎麼選? 原廠鏡和副廠鏡頭要怎麼選?

老話說得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定焦鏡的焦段固定了,所以他只能拍那個廣度的東西,要拍其他焦段的東西,就得換鏡頭;但是與同級的變焦鏡頭相比,畫質會比較好,而散景"通常"也會比較好看,但沒有一定。

變焦鏡的焦段可調,所以他可以拍焦段範圍內廣度的東西,只要旋轉變焦環,非常方便;但是變焦鏡的畫質差"一點點",散景也差"一點點",不過在數位的時代,人眼不見得分得出兩者的畫質上的差別,而散景好壞也是見仁見智。

原廠鏡頭通常比要好,定光圈、抗耀光強、變形控制好、塗裝好、還會鑲金牌、綁紅線 ... 不過都很貴,C/P 也不高 ( Cost / Pay )。

副廠鏡頭通常為了降低成本,通常會犧牲一些東西,比如說:變光圈、放棄一些變形控制、塗裝差一些、鏡片用塑膠鏡片...,不過大部分C/P比較高。


知道了這些,那問題是怎麼買?

老話一句:你要拍啥,你要花多少錢,你要求畫質還是方便,你有原廠情節嗎(原廠一定比較好,非遠廠不買)?

舉我的例子來說:

你要拍啥?我要拍人像,室內不開閃燈。(所以要選大光圈)

你要花多少錢?7萬以內。(而且我很想買Nikkor 85mm F1.4,我有奶油散景情結… Orz)

你要畫質還是方便?畫質(所以可以將定光圈列入選擇)

你有原廠情節嗎?沒有


如此一來,就跑出了我的配備

Nikon D50
NIKKOR 85mm F1.4 AF
SIGMA 30mm F1.4 AF
SIGMA 10-20mm F4-5.6 AF

就是這樣囉~~~ 我是不是該寫個 Java Script ,做一做測驗,就知道你要買啥了?

其實講了那麼多,最後的結論就是~ 怕麻煩就買變焦鏡,有錢人就買原廠。哇哈哈~~

Orz .... Sadless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