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利率
來源: 黃昏的歲月
時間: 1999年 12月 8日 周三 12時40分16秒 CST
標題: 清晨晚起談利率
論壇: tw.bbs.sci.finance
最近利率持續走低,銀行同業拆款利率逼近4.7%,知道這個消息以後,有什麼感
覺?
不曉得該花多少篇幅來談利率這個東西,但是利率是一個最容易引起盲點的名詞。
而整個經濟體,投資與投機活動都跟利率扯上高度的關係,很遺憾的,即使唸完總體
經濟的人也控繞進利率的迷思,有時候同樣一件事情,你會聽到有人說利率應該上
揚,但是在另一個地方,卻聽到別人說利率會走低,這事情到底怎麼產生的?
首先,問問你自己,利率對你而言是什麼東西?國小的學生會告訴我,利率就是
存錢的利得。國中生告訴我,利率就是貨幣市場供需的平衡,高中生會告訴我,利率
就是消費的代價,大學生大概就搞不清楚該怎麼回答了。
先問你幾個問題,讓你判斷利率的走勢,你必須把整個內部過程想出來,而非
只有因果關係的回答。否則,你可能結論猜對(機率 1/2 ), 但實際運作過程跟你
想的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問題一: 其它情況不變下,市場貨幣供給增加會導致利率?
問題二: 如果台灣地區全部受到地震侵襲導致房屋倒塌,利率該怎麼跑?
問題三: 政府發行公債會如何影響利率?
問題四: 預期股市長期走多,會造成利率上升?下降?
上面四個問題,如果你能正確答對,那代表你的素養真的很高,但這機會很渺
茫的。
回到主題,為什麼我要談利率? 因為:
1. 如果能夠預測率利走勢,你會致富。
2. 如果能夠瞭解利率,對你的判斷能力會提昇數倍。
3. 想要因投資與投機致富的人必須懂利率。
之所以故意先提四個問題,而不直接講解利率,就是要讓你清楚瞭解自己的盲點所在,
唯有徹底認識自己,你才能學會紮實的觀念,才有吸收寶貴知識的胸襟,為反對而反
對的人,通常學不到東西。直接告訴你答案的另一個缺點就是,你會墮於思考,而認
為那些我本來就會了,一不小心就會...............
另一點難題是,在認識利率的時候,多少也需要建立起對貨幣的正確觀念,姑
且邊走邊看吧!
㊣ 南無阿彌陀佛 我佛慈悲 ㊣
發信人: Andyou....@bbs.thu.edu.tw (黃昏的歲月), 信區: finance
標 題: 清晨早起再談利率
發信站: 東海大肚山之戀 BBS 站 (Thu Dec 9 10:56:36 1999)
個體的行為加總起來就是總體的面貌,在一個經濟體系當中,
總有一群人對未來抱著樂觀的預期,另一群人抱著悲觀的預期
,其他的人代表「沒意見」的那群人,沒意見的那群人會衡量
悲觀和樂觀的力量誰大,並加入較強盛的那個團體,這就是經
濟景氣循環的由來,從來沒有一個經濟體能逃離這種週期,記
得不久前有些樂觀派宣稱全球歷經各種經濟問題後,將邁入永
續繁榮期,換言之,我們已經掌握的方式已經能解決所有可能
產生的問題,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不必我多說了。
回到利率的話題,什麼是利率?古代有沒有利率這種東西?有
,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你要向別人借一斗米來吃,一年後你需
要還他 1.05 斗的米。而借米來吃的這種行為可以看成當前消
費的代價,要嘛,你就省吃儉用點,每餐稍微餓一點點,不要
去向別人借米,要嘛,就借來吃,讓每一餐更飽,但是你總是
得付出代價的。
而把米借出的人,為什麼一年後可以向你多拿 0.05 斗的米回
來?因為把米借給別人,代表我必須在一年後才能吃到這些米
,我沒辦法馬上煮來吃,換句話說,這是壓抑當前的消費欲望
,期望在一年後能多吃 0.05 斗的米。
至於 0.05 斗米是誰決定的?這要視當時米的供給與需求決定
,如果你能在很多地方借到這斗米,那麼付出的代價會少一點
,如果你只能向某些員外(印象中,員外都很刻薄的)借米,
那麼吃這斗米的代價會高出許多,因為米的供給市場越少的話
,向人借米的機會變小,你只好提高借米的條件。
要記住,市場年利率代表你目前多消費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你
可以直接解釋成使用資本財一年的成本。
在以物易物的環境中,利率不容易產生幻覺,但是現在的資本
市場利率則很容易產生錯誤的幻覺,因為我們把各種有的沒的
東西都以貨幣為媒介,所以有人說,利率是貨幣市場供需決定
的。但是這很容易產生重大盲點的,一般人在看現代總體經濟
的時候,通常卡在這一點,我等一下舉些吃什麼都癢的例子來
讓你看看這到底怎麼回事。
在引進貨幣為交易媒介後,利率的定義必須變成:
名目利率=實質利率+通貨膨脹率
sadless: 所以,實質利率 = 名目利率 - 通貨膨脹率
名目利率就是我們在市場實際看到的數字,通貨膨脹率也考慮
進去的話,剩下的就是實質利率,實質利率就是我們上面所說
的,借米來吃的實際代價。在以物易物的環境下,並沒有通貨
膨脹這回事,你總不說米也會膨脹吧,而以貨幣為交易媒介後
,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通常我們說這是貨幣幻覺,而貨幣制
度的演進也伴隨很多奇怪的問題產生,這方面的趣事,我會在
將來討論。
sadless:通貨是什麼?
1.
把名目利率與實質利率劃上等號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就是讓購買力消
失,例如在通貨膨脹 5% 的環境下,以年利率 8% 來存錢,實
際上跟通貨膨脹 10%, 以年利率 13% 存錢是一樣的,但是人
們會比較喜歡後者,因為錢變多了,這跟印股票給你爽是一樣
的道理。實際上你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不過人們會傾向存更多
的錢,存越多錢壓抑目前的消費,不見得是好事。把錢砸入股
票,壓抑目前消費,期待未來能消費更多,結果又套牢,這是
最慘 的情況,倒不如把錢拿出來花掉。
另一個很容易迷思的地方就是保險,很多人會把目前看到的
理賠金以當前的貨幣購買力來評價,心裡滴咕著:「.....
嗯嗯嗯... 如果我活到六十歲還沒死,保險公司會給我
XX百萬的祝壽金,到時候我可以買YY輛車子,死的時候
留給子孫WW千萬,他們可以買ZZ棟房子.....」。
2.
把利率與貨幣市場劃上等號另一個盲點就是死結的產生,以我
們上篇文章的問題,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貨幣供給增加會造成
利率如何改變?一般人會說,這還不簡單,國小學生也懂,貨
幣供給增加代表貨幣的 suply 右移,所以利率會降低。 這種
直觀的畫圖法大部份的情況不會犯錯。但是考慮通貨膨脹很高
的國家, 今天市場上有 100 萬的錢流通在外,明天央行加印
100 萬,把錢丟入市場,現在利率怎麼走?你又說,還是一樣
,貨幣供給增加,資金寬鬆,所以利率會走低。但這次的答案
就錯得離譜了,在高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利率會急速走揚,有
些高通膨的國家利率甚至高達 60%。
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錢變多了,竟然使利率走向完全相
反,那下次有人問你,貨幣供給增加,利率會怎麼走?請問你
要怎麼回答?不論你怎麼說,都對,也都錯。
要解開這種死結,最好的方式就是設法拋開之前的想法,不要
把利率跟貨幣市場劃上等號,因為加上通貨膨脹的因素以後,
會讓很多人產生盲點。
我稍微對這兩種完全相反的情況解釋一下,他們都有道理的:
1. 貨幣供給增加會使市場資金寬鬆,引導利率下降:
這話要成立的話,貨幣供給的增加必須是實際勞動的成果,經
常帳有剩餘的國家,例如台灣,在賺了老外的錢,把美金收回
來,然後向央行換成台幣,這時候利率之所以會下降,是因為
市場上的人,因為賺取老外的錢而變得更富有,而人民錢變多
的話(你可以想成大家的米都很充裕)自然不會需要向別人借
錢(你可以想像成借米),這時候利率變成買方的市場。
sadless: 可是這有點奇怪,現在經濟這麼差,可是利率卻很低?
以上面古代的例子所言,現在大家米都很足夠了,所以不需要
向別人借,所以那些員外要怎麼吸引老百姓向他借米?只好把
借米的條件放鬆, 例如, 現在借你一斗, 明年你只要還我
1.02 斗就好,比起之前要還 1.05 斗還要優厚。 所以利率下
降。
2. 貨幣供給增加會使市場資金寬鬆,導致利率上揚:
這話又對了,但成立的前提跟前面不同,如果這些鈔票是由央
行胡亂印出來的話(你可以想成民國三十幾年國民黨的金元券
),利率會上升,因為以貨幣為交易媒介後,我們的公式變成
:
名目利率=實質利率+通貨膨脹率
A:
除了印鈔票外,事實上央行並不能無中生有的,央行多印一倍
的鈔票,市場上的米還是那些,央行沒有辦法生出米。
所以通貨膨脹率會等比例上升,套入上面的公式中,因為米並
沒有增加產量(實質利率不變),但是通貨膨脹上升了(我想
你知道這就是物價上升),所以市場上的名目利率會提昇。
在我解釋之後,聰明人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我的叮嚀是,貨
幣是具有幻覺的,所以研究利率走向的時候,要以有形資本財
(米)來衡量,不要單用貨幣供需來衡量。否則你會陷入迷途
。
B:
另一個高通貨膨脹使利率會上揚的原因,但這次假設你不知道
通貨膨脹這回事:
我們還是得回到基本面探討,利率就是當前消費的代價,如果
央行明天突然每個人通通有獎,一個印一百萬給你,這時候會
產生什麼後果?那就是大家都變有錢了(主觀認為),每個人都
會想多消費點,平常買不起 的車子,多出一百萬後, 馬上去牽一
台來玩玩。這有什麼不好?每個人都變有錢了?問題還是出在於,
央行可以印錢,但不能無中生有。大家都想多消費的話,有形資
本財會呈現吃緊的狀態,短期內貨物的產量是有限的(例如米
,在台灣只能年產兩次,你不能改變大自然法則),如果大家
都想用錢買下這些東西來享用,貨物必然會呈現不足的情況,
這時候只好提高消費的代價(提高利率),來壓抑你的消費欲
望,至於要提高到多少?必須由實際資本財的數量決定,市場
會自動一直提昇利率,值到大家想要消費的數量,逼近貨物實
際的數量為止。簡單來說,更多人追逐有限的資本財,就會導
致利率上升。
不論這件事情是 A 或 B, 都會導致利率上揚,換句話說,這
個經濟體如果有聰明人與白癡,不管他曉不曉得通貨膨脹這回
事,利率還是會往正確的方向跑(無形的手)。
講這麼多,是在灌輸你利率的正確觀念,並實際拿一個問題來
解釋給你看,這麼簡單的問題:「貨幣供給增加會導致利率上
升或下降」,竟然得花我這麼大的篇幅來解釋,不曉得你們之
前的想法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很少人懂這麼回事。
現在你可以試著自行解釋其他三個問題,在你徹底瞭解這些原
理以後,我們才能把利率套用在實際的經濟體(例如台灣,美
國),並加以預測。
聰明的人告訴我,這還用說嗎?利率上升股市下跌,利率下跌
股市上升。是,我知道這個國小學生就懂,我當然不會教你這
回事,知道這個道理一點幫助也沒有,你應該要問的是,為什
麼利率會上升, 什麼時候利率會上升? 為什麼利率會下跌,
什麼時候利率會下跌?
sadless: 利率上升可以造成股市下跌,所以股市過高的時候,利率就會開始上升, 接著股票就會下跌。反之亦然。
最近大盤好像在盤跌,談利率好像沒辦法直接派上用場,
看開點,順便培養點耐心。^_^
㊣ 南無阿彌陀佛 佛光普照 ㊣
發信人: Andyou....@bbs.thu.edu.tw (黃昏的歲月), 看板: Finance
標 題: 清晨早起三談利率
發信站: 東海大肚山之戀 BBS 站 (Fri Dec 10 10:30:00 1999)
之前談論過,一個經濟體的利率主要的走向受到有形資本財的的影響,也會
受到貨幣供給的影響。 至於人們受什麼因素會增加對資本財的消耗呢?預期是也。
稍早前我曾經對各位說過經濟體系的景氣週期循環是無法避免的, 換句話
說,沒有任何經濟體可以持續走多,在一個經濟成長率, 實質產出良好的國家也是
如此,這個情況又是怎麼發生的?
回到我們之前的問題,當一個國家人民預期股市走多的的時候,會如何影響
利率?
如果你是人的話, 預期一年後你會有一筆一百萬的收入,這時候你會傾向
於多消費, 消費就是在燃燒有限的資源,當然,你一個人無法撼動整個市場利率的,
如果是一群人,代表的就是一個市場,這時候利率就是受這群人的影響。
這跟股市有什麼關係?想像我們這群投入股市的人, 在股市中砸了一堆錢,
結果股市走多頭,這時候覺得自己的財富增加了, 所以開始上餐館大吃大喝,或是
去踹酒家,開查某,多買幾輛汽車。 我說過短期內的產出是有限的,當資本財需求
旺盛的時候, 產出會呈現吃緊的現象,這時候兩邊的力量會開始拔河,供給面會自
動調整,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生產(例如,民國 79年的時候, 街上新開的餐館林立),
以配合我們這群人的消費欲望, 但是短期內要生產多少東西總是有限的,例如短期
內機器設備無法快速更新, 生產技術無法突破,有些資源還受限於大自然的法則。
這時候消費的代價就會提高,利率會開始慢慢調整, 讓你的消費代價提高,直到能
夠壓抑你額外的消費欲望為止。
sadless: 為什麼漲的是實質利率而不是通貨膨脹率? 所以兩者都有可能會上升?
回頭想想利率的公式,我們上面討論的例子是影響到實質利率,而非通貨膨
脹率。
我不知道你們體會到多少, 或許這時候你茫然了,有時候你會想,利率的
公式是這樣的:
名目利率 = 實質利率 + 通貨膨脹率
可是在公式中,我找不到貨幣寬鬆或緊縮對這個公式的影響?照理說利率一
定會受貨幣寬鬆或緊縮的影響而波動。
你說的對,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再提及,直接從資本財的供需來分析利率,
而不要直接使用貨幣。 因為資本財吃緊的情況,展現在貨幣市場就是借錢來花的人
多, 存錢的人少,因為消費必須透過貨幣的, 所以消費是因,貨幣的借貸市場吃緊
與否是果
。
如果你預期你會變富翁, 這時候雖然你是個窮光蛋,你可以開始到處借錢
來花了。
回到股票市場, 當大家預期股市會走多頭,而且股市也真的這麼做,這時
候利率就會漸漸地上揚。而有趣的是, 股市上揚對財富的增加只是帳面的,除非你
能夠獲利了結。 在股市越來越瘋狂的時候,很多人的財富一天增加數百萬, 相對於
數百萬來說,多踹幾間酒家,續攤並不為過,或者乾脆把工作辭了, 早上安心炒股
市,中午吃個飯,下午洗個三溫暖,晚上踹酒家,半夜開查某。 人生過得真愜意,
何必工作呢?在股市中賺一天,要辛苦工作一年半載的。
這是宿命,每次股票瘋狂的時候,一定會有這種情況產生, 他們賺錢的時
候,沒有想到這只是帳面的遊戲,沒有實際獲利了結,所謂的財富不算財富的。
但是那種日子不會長久的,尤其在高處的時候,不勝寒。 遇到風吹草動,
刷刷刷 ~~ 一大堆財富怎突然間消失了?這怎麼辦?之前多花的錢都已經花了,只好
想辦法工作還債,或是把之前多花的錢賺回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時候整個社會進入另一個衰退的景氣循環,人們開始不太願意多消費,選
擇把錢存起來,以應付預期中的經濟不景氣,結果又產生了資本財市場供給過多的情
況,廠商發覺怎存貨越來越多?只好讓生產線閒置下來。 此時,利率會漸漸走低,
以鼓勵人們多消費, 把供給面多出來的數量盡量消費完,而此時廠商也會進一步調
整供給面的數量。
sadless: 這就是目前的經濟狀態? 經濟不景氣,利率低,東西變少。
事情就是這麼在跑的, 將來要發生什麼事情,你大概也曉得了。
sadless: 所以,不要用只貨幣多寡寬鬆去考慮,還要考慮是貨幣增加是否代表了人民的消費能力。因為人民消費的是生產的東西,生產的東西會因應消費能力高,而生產更多東西。然而資源是有限的,長期下來,需求大於供給,因此要花比較大代價(名目利率)來獲得東西。然而,較高的代價有可能是實質利率,或是通貨膨脹率。
人民的消費能力真的增加,錢也變多,則造成利率降低。
人民的消費能力假的增加(預期自己有錢,但實際沒錢),錢沒變多,則造成利率升高。
人民的消費能力沒有增加,而錢卻變多,則造成通貨膨脹率升高。
所以人民這個變數除了有跟沒有兩個狀態之外,還有一個自以為有的狀態!! 三個狀態的變數。
要評斷目前股市處於什麼階段, 直接看利率也可以,現在銀行隔夜拆款利
率大概 4.75% 左右,一般定存利率了不起 6%, 為什麼會有這麼低的結果?記得我
說過一句話, 現在你看到的現象(結果), 就是之前所作所為累積而成的,現在我
說過一句話, 現在你看到的現象(結果), 就是之前所作所為累積而成的,現在我
們看到的低利率一方面受外匯存底的影響,一方面也是前一個景氣替蘁朮未v響而產
生的。
至於會低到多低?褶有極限的,景氣反轉以後,利率會 漸漸趕上, 因為
在景氣復甦一段時間後,人們會發覺未來好像會更好, 這樣就會多消費,之後的故
事你再回到上面讀下來,就成了一個無限循環。
我直接告訴你們一個訊息, 現在的利率這種水位,代表台灣股市其實也是
處於中低檔的,這麼低的利率會鼓勵人們把錢移到股市中,股市過一段時間漸漸加溫,
再加溫.... (回到文章上面再往下看,又是一個無窮循環)。
如果有一天醒來,你發覺利率竟然高達10%,二話不說,馬上退出股市觀望,
離崩盤不遠矣(或是早就已經崩盤了)。
近期觀察:
迷惘? 不知道大盤該怎麼跑? 有人喊下看六千點,哎呀,我不能說沒這個
可能,但是機率是很低很低的,以現在這種利率水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堆定存
的單子移往活儲與活存,造成M1B加速上揚,這些人把錢移往M1B幹嘛?我不敢說他們
一定會買股票,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很多的錢轉活存必然會推升股票。早買晚買,還
是買。這陣子剛好如我們所料的,Y2K效應正在發酵,在他們認為的這個危機沒過以
前,大盤沒有大漲的理由。現在盤跌是好事。現在可以這麼說,一大堆錢卡在M1B,觀
望。但隨時有資金可動用,所以你會說,什麼道理,這大盤量縮,錢好像不見了,可
是利多一來,錢好像突然間又繃了出來,沒這回事,暫時回活存安身罷了。
㊣ 南無阿彌陀佛 我佛慈悲 ㊣
發信人: Andyou....@bbs.thu.edu.tw (黃昏的歲月), 看板: Finance
標 題: 清晨睡覺四談利率
發信站: 東海大肚山之戀 BBS 站 (Sat Dec 11 13:29:14 1999)
說起熱錢, 英文名稱叫 Smart Money, 滿維妙維肖的, 之所以Smart,
乃是因為熱錢追逐的就是價差利益,這些錢事實上並不投入生產, 但是專門跟你打
心理戰,大量的熱錢可以無中生有,但這邊的「有」是基於個人認知, 而非實質的
「有」,我的哲學告訴我, 「空」就是「無」,「無」本身就是「有」,所以「空」
就是「有」,「無」就是「有」,「有」就是「沒有」。難怪古人會體會到「虛虛實
實」這個道理。:D
熱錢(國中生翻譯成聰明的錢)的另外特性就是:花心。 姑且這麼說,把
熱錢當成一個英俊的男孩, 把台灣當成女孩,當男孩看上女孩的時候, 就會海枯石
爛,如果不幸讓男孩又看到比你更好的女孩,就是說掰掰的時候了, 這個意思就是,
熱錢不會因為你很好而駐留,如果別人比你好很多,他隨時會變心的。 當有一天外
資大殺股票的時候, 千萬不要問:「為什麼台灣基本面欣欣向榮,這些外資到底殺
什麼勁的?」。 我知道這個問題到時候還是會有人質疑,當然, 那些質疑的人,並
不是真的要問這個問題,隱含在個人內心的想法是:「你這個傻外資,逆趨勢而為,
我聰明,所以繼續護盤。」
今天談的仍然是利率, 談的是引進外資後的利率,在封閉體系下,我們著
重在實質生產與消費面的探討來導出利率的走向,但是引進外資以後,利率會怎麼走
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 就要先問,這些外資到底進來幹嘛?聰明的你當然知道
外資進來台灣就是要買股票, 說給諸小白聽的話就是:「看好台灣,投資。 」不過
買股票本身並不是投資的行為,這個觀念有機會再談。
以最大宗的美系外資為例子, 當他們把美金匯入台灣,然後在外匯市場跟
持有台幣的人交換, 這時候就是散戶與大戶的遊戲,散戶指的是需要美金的人,這
些人可能是企業,個人。 大戶指的就是這些外資, 假設他們一天匯入兩億美金,這
時候外匯市場必須有六十億的新台幣跟美金對殺, 匯率才能維持不動的狀態,可是
散戶怎麼跟大戶對抗呢?這時候台幣就會升值, 換句話說,老外寧可換少一點的台
幣(升值), 也要把錢匯進來(他們說投資),怎麼辦呢?台幣劇烈升值那些出口
商可能會遭受重創,這時候台灣的超級大戶會現身,進入外匯市場跟外資對殺,這個
人就是我們偉大的央行。
央行進場吃掉美金,然後放出台幣給外資(他們堅持用來投資的), 這時
候結論出來了嗎?聰明的人會告訴我,央行放出台幣會使貨幣供給增加,造成利率下
跌。呃 ~~~ 這部份容我再仔細分析一下,當外資拿到這筆錢以後, 進入股票市場吃
散戶的籌碼,散戶拿到錢以後的行為對利率就會產生影響, 如果散戶賺到了,變有
錢了,他會增加消費, 導致實質利率上揚,如果他們把錢存入銀行,會導致實質利
率走低, 不過這個機會是比較渺茫的,因為在銀行和股市之間選擇一個地方把資金
砸入, 你會選哪一邊?當然選報酬率較高的股市, 不但你會這樣做,當其他人看見
這種情況後,也會把近期即將到期的定存存款轉成活存, 準備隨時殺進股海,所以
短期的走向我實在分析不出來,姑且稱他們「波動不居」(很模糊的好答案), 長
期來看,利率會上升的,所謂的長期,就是股市滾過一輪,再滾過一輪,漸漸產生的
效應。
長期分析:
外資大量挹注於台灣這種小型經濟體,就像一個小撲滿,是不可以有那麼大
的肚子可以裝下那麼多錢的。如此一來會有危險。
首先人們選擇把錢拿到股市, 離開銀行,但銀行沒有存款怎麼活下去?只
好提高存款利率來把資金反相吸回來。 這個道理正好可以解釋沒有永遠漲不停的股
市, 因為股市一旦上揚,帶動銀行利率上揚,企業舉債成本增加,報酬率降低。而
民眾這邊則是我之前提過的, 會因為經濟繁榮的假象而增加消費,不論哪個理由,
長期下來利率都會走高。
現在, 你知道利率還是一點點的走低,或許會往下逼進吧,而隨著股市加
溫以後, 利率就會反相揚升,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來培養情緒。 而為了不讓物價
上漲太快(需求拉動型),央行會採取升息的作法來替需求面「加速」降溫(升息,
代表的是要讓你消費代價提高, 需要我再重複嗎),調高重貼面率會降低銀行向央
行請求再貼現的意願,間接來說,這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一般人不信邪, 在央行採取行動以後我行我素,當然,我不能說央行一定
對, 通常央行也會有力有未逮的時候,但是央行的貨幣政策通常有延遲發酵的情況,
通常為時三至六個月,如果你不信邪,央 行會二度調升重貼現率,再過三至六個月,
通常就是股市的高峰了。調高存款準備率具有同樣的效果,央行的政策不得不正視。
sadless: 重貼現率,央行借錢給其他銀行的利率。Discount Rate。
老實說, 身為自由經濟的信仰者,不願意承認央行的能力,事實上央行憑
什麼左右我們的生活?要解釋這個答案唯有從貨幣制度分析。 一般而言,既然你承
認央行發行的貨幣,而央行又控制金融機構的某些能力, 金融機構又控制了小老百
姓的某些能力,所以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確實可以讓你富裕讓你蕭條。
舉個例子, 央行如果把重貼現率與存款準備率調高,銀行為了維持利潤必
然也得對存放款進行調整,如果央行玩個遊戲把貼現率調高到 50%, 到時候每個人
只好乖乖把錢存在銀行,結果就是整個經濟體系一片死氣沈沈。
現在老美正是如此的情況, 無視於葛兄的警告,我當然不否認美股無視於
聯邦理事會的動作而繼續挺進, 事實上這機率即使只有 20%, 不無發生的可能,如
果我是聰明人,留點錢給別人賺,剩下的遊戲給勇者去玩。 規避風險就是要你不要
冒「不必要」的風險,如果有 20% 的機會讓你賺 100%,卻有 80% 的機會讓你賠50%,
聰明的你該知道押哪一邊。
在我腦海中的股票, 與一切行為,冥冥中都會有個相抗衡的力量,讓經濟
體不至於產生大幅度的波動,這些力量當然不只常見的那隻供需無形的手,或是總體
經濟所說的「自動穩定機能」!幾乎每個細節, 只要你能想到正面的因素,就會有個
反面的因素來壓抑他,而誰的力量大,就產生了趨勢。
在央行到底該不該進行外匯市場干預, 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好與不好
要講清楚, 說明白,錢才會滾滾來,這個細董‘鬫b以後談到外匯市場的時候,也
會順道提及。
㊣ 南無阿彌陀佛 我佛慈悲 ㊣
發信人: Andyou....@bbs.thu.edu.tw (黃昏的歲月), 看板: Finance
標 題: 寒冷的夜晚--談利率(完結篇)
發信站: 東海大肚山之戀 BBS 站 (Sat Dec 18 02:04:47 1999)
最近很困擾,不知道該買哪些股票,因為手頭上經過篩選的股票都被我認定
為上選,長期報酬率評估起來都好像滿不錯的,有些股價很高,有些很低,總的說來,
如果投入的金額都一樣,買低價的就如同買高價的零股,意思都是一樣的,那麼,我
要怎麼選擇該買那些案頭上的股票呢?最後我的決定就是設飛鏢,射中哪一間,就買
哪一間。不要學我喔,我是篩選過後才射飛鏢的,可別搞不清楚就直接一籃子射過去。
^_^
這是最後一篇談利率的文章,還有哪些部份我沒交代清楚呢?你說那四個問
題我還有兩個沒解,其中牽涉到政府的行為通捧有更多盲點,一般人對政府的想法,
總是將政府擺在另一個獨立的個體,事實上政府就是我們人組成的,只不過這個傢伙
比較不事生產,如果政府發行公債,對利率會有什麼影響?這時候一大堆財經雜誌就
會開始說:「政府如果發行公債籌措九二一賑災款,勢必會對信用市場造成壓力。..
..... 」。大多數的人也這麼想,你大概想說,我會故意提出反面的結論,其實我沒
有這種能力扭轉事實。
客觀一點來說,政府發行公債到底會如何影響利率,這要看政府發行這些公
債,拿到錢以後到底要花在什麼地方,如果政府把錢花在浪費的計畫上面,對於實質
利率確實會有揚升的壓力,如果政府發行公債來建立第二條高速公路,那對於利率走
向就真的是短空長多。請回頭看我前面幾篇文章對資本財市場的分析。
不論如何,我相信政府發行公債確實會讓利率走高,但絕不是建構在政府與
民眾搶錢這回事上面。一般人的說法,政府進入信用市場借錢,會讓人民能借到的錢
變少,大家搶著借錢,造成利率上升,這種說法禁不起檢驗的,政府借錢,並非把錢
借了以後鎖在保險箱,通常政府借的錢,會在數小時裡面又流回市場,政府把錢給付
給公共工程的包商,把錢拿來買原料,把錢移轉性地交給窮人,這些錢並沒有消失,
換句話說,這些錢在短時間內還是會流回市面,錢流回來之後,你也可以說,跟當初
政府還沒借的時候一樣。所以利率又會往回走。正如同我們分析的,一個人會借錢,
不是因為愛錢才去借,這些錢必然用於投資與消費,真正影響實質利率的是有形資本
財市場供需。
政府發行公債會使利率上揚,只是這個過程並不是如同一般財經雜誌所說的。
你可以極端地想,如果政府把錢借出來,馬上再丟入信用市場借給別人,這麼一來信
用市場的利率會馬上再回復原先的水準。不論你怎麼想,結論都對,只是思考過程不
同,看你喜歡哪一個說法。
最後一部份談利率,我想講的是,長期利率的走向:
長期來看,人口是逐漸增加的,你可以想像,現在全台灣有兩千一百萬的人
跟你追逐有限的資源,五十年後,可能會有四千萬的人跟你追逐有限的資源,單獨從
人口成長來看,利率非升不可。好消息是,這些出生的人,並不是跟政府一樣好吃懶
作,他們也會投入勞動市場,增加資本財的供給。
sadless: 但是某些資源仍預期是有限的,比如說石油?
可以這麼說,如果這些人能夠產出足夠他們消耗的資本財,那對利率不會造
成壓力,如果他們產生小於他們需要的部份,利率就會揚升。
最後一個好消息,隨著生產力的提昇,我們通掉秶[預言這世界會往更美好
的一面走。五十年後的人,一天的生產力可能是我們的十倍。長期經濟成長必然得伴
隨生產力的提昇,否則,這個國家的經濟會漸漸被拖垮。
生產力提昇是有目共睹的,這也是為什麼長期看來,股票蟀O往上跑的原因,
長期投入股市,是正確的抉擇。
舉個例子來說,十多年前還沒有電動打釘機的時候,一完成一塊棧板必須用
鐵鎚慢慢敲釘子,當時兩個工人合作一天能敲出一百塊棧板已經是極限了,在打釘機
發明以後,兩個工人合作一天,可以合作生產出五百塊的棧板,生活水準的真正提昇
在於生產力的提昇,而非股市會不會上萬點。
--利率完結篇--
附註:
這些東西自己要好好想一次,我知道很多人認為總體經濟範圍太廣,不容易
學,用處也不大,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總體經濟的數據,理論本來就存在很多盲點,
不是這些東西沒用,而是一般接觸的人,並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所以搞到後來,會
發覺學到的東西糾集成一團,例如說,提到利率,一件事情發生以後,如果你觀念模
糊的話,會發覺兩個答案都合理,與其這樣,倒不如直接叫國小學生來擲銅板。
總體的東西雖然範圍廣闊,但是還是有跡可尋的,你知道總體怎麼跟出來的
嗎?以前經濟就叫經濟,沒分什麼總體經濟個體經濟,自從凱因斯時代以後,就漸漸
分家了。另一個分家的原因就是統計的應用,以前學經濟的人,學的是古典,純粹假
設..... (一切完美),但是在一九三0年代大蕭條的時候,經濟學家都知道景氣很
差,但不知道差到什麼地步,後來才有人把這些資料詳細的分類,並加以數據化,政
府控制景氣熱度也都會參考到這些數據。我不敢說教你這些東西會讓你懂得預測未來,
但是,至少會讓你瞭解目前經濟體所站的位置(高峰,低峰?)。而這就是身為一個
具有洞察力的投資人該具備的條件。
我預估利率暫時還會走低一段時間,外國佬持續把美金匯進來,央行必須跟
他對沖,如此一來就...,重點在於,仔細觀察利率的走勢,時點未到,就好好坐在
股市裡面輕鬆一下。 到時候就不另外通知了,自己罩子放亮點。
㊣ 南無阿彌陀佛 佛光普照 ㊣